69中文网

69中文网>崔长河简历 > 红旗渠一种精神的昭示(第1页)

红旗渠一种精神的昭示(第1页)

从停在半山腰的汽车里下来,又沿着怪石嶙峋、林木苍郁的山道拾级而上,喘息未定之际,在半空中,环山而盘绕的红旗渠蓦然呈现在我眼前。试探前行的脚步,轻轻踏在由坚硬的石英岩砌成的狭窄石堤上,默默叩问——缓缓流淌半个多世纪的渠水和一段在历史褶皱里时消时长的往事。日夜奔泻的漳河水,而今,依然鲜活而温润,给炎热的夏季,平添了几分清凉的绿意。抬眼望去,刀切斧劈的断崖上,散落着倔强而挺拔的山林,在鸟鸣婉转的季节里,静静地抚摩着蓝天和白云。俯瞰山下,山岚依稀处,层峦叠嶂、绵延无尽;沟壑深幽、涧水流响

回望历史,上世纪60年代初期,正是新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和经济极度困难时期,饱受严重干旱缺水之苦的56万林县人民,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发扬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“愚公移山”精神,以“重新安排林县河山”的豪迈气概,逢山凿洞、遇沟架桥;披荆斩棘、勇往直前,在太行深处的悬崖峭壁上和险滩峡谷中,使用手中极其原始落后的铁锤、钢钎、钉耙、瓦刀、麻绳、抬筐、土制炸药等生产工具,投工5611万个,耗时10余年,终于在1969年7月,规模宏大的“引漳入林”工程——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竣工。红旗渠的建造,彻底改变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,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县人民的吃水问题,使54万亩“土薄石厚”的贫瘠农田有史以来第一次得到有效灌溉。

有资料显示,他们在修建“生命渠”、“幸福渠”的艰难岁月里,硬是靠简陋的农具削平了1250座山峰,架设151座渡槽,凿通211条隧洞,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,挖砌土石2225万立方米。如果用这些土石修筑一道高2米、宽3米的石墙,足以纵贯祖国南北,把哈尔滨和广州两座相距3000多公里的城市连接起来,而当时全力奋战在筑渠前线的民工们,每天仅靠少量的口粮与野菜、河草来充饥,不少人因此而身患浮肿病。还有一些人,一年四季渴饮山泉、饥餐树叶、日筑水渠、夜宿崖洞,用汗水、鲜血乃至生命,创造出令人惊叹的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——一条在崇山峻岭间蜿蜒1500多公里的“人工天河”!青年洞、曙光洞、空心坝、桃园渡桥、夺丰渡槽、曙光渡槽、南谷洞渡槽、红英汇流、总干渠分水闸一串串璀璨夺目的珍珠连缀一起,在阔远而莽苍的天地间熠熠生辉、历久弥新!

思维能触及的远方,终究会在意志的砥砺中,达到零距离的贴近;想象能攀援的高度,终将会在脚步的延展里,成为过往的台阶。远大的理想只要与踏实的奋斗交融在一起,就会以激越奔放的旋律,弹奏出气势雄浑的乐章。正是以非凡的胆略和气魄,林县人民把自己的韧性和精神,抒写在创世纪的扉页上。这其中,包含着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,包含着无所畏惧的豪情壮志,包含着严谨细致的科学决策,包含着无私奉献的宽广胸怀,包含着以苦为乐的创业精神,包含着踏实苦干的工作态度,包含着无怨无悔的人生追求我想,一个人若如此,普天之下,何难之有?一个团队若如此,锐意进取,何事不成?一个国家若如此,即便处于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,又何愁不国强民富、繁荣昌盛乎?

循着迂回穿行在大山怀抱里的红旗渠,凝望湍流不息的漳河水,我真希望——这清澈如斯的渠水,能够流出太行山谷、流过林州大地、流向塞北江南,在滋润平畴沃野的同时,也在13亿国人的心田里,来一次透墒的浇灌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苍山明月文集  澄明心听文集  考研班里的舂色  蔡勋文集  考本结婚证  残年年文集  锄禾狂舞文集  残翅牛虻文集  女教师的个人授业  这辈子,就是你了  重生空间之奋斗做土豪  才绝三湘文集  迟迟兰若文集  畅响红尘文集  重生之疯临天下  贪官滛乱  好想弄死男主啊[末世]  重生异世之过活  cutecat1文集  邻居太太的情人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